发表论文需要“慢”的标本
www.fjnet.cn?2012-10-31 10:46? 徐 娟?来源:北京晨报 我来说两句
如果仅以数量为标尺,中国足以担得起“科技期刊大国”之名。近5000种的科技期刊数量,仅次于科技霸主美国。不过若以质量评判,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不仅难及欧美等国,也与自身的科技发展水平与国际地位不相适应。(10月30日《人民日报》) 当下,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论文发表数量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已经成为重要的管理手段。这种考核与每一个人的利益直接挂钩:于个人来说,关系毕业成绩、职称晋升、科研经费等;对单位和领导来说,则意味着政绩和升迁。我国科技期刊林立,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迎合了发表论文者的“需求”。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考核体系,不仅产生了“批发论文”、“制造论文”、“流水论文”等咄咄怪事,更导致了人们对论文发表的片面追逐,造成学术研究的浮躁和肤浅。前些年,媒体披露了河南某大学副教授3年内发表各类论文273篇的消息,达到平均每周发表两篇论文的速度,“快”得让人感到不正常。 用手工作坊计件制的方法来统计和衡量科研人员的创新成果,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尽快进行彻底的治理。在加强学术期刊监管的同时,治本之策在于改革完善现行的考评体系,坚持以论文的“质”而不是简单的以“量”取胜。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制定的政策很多,其中很重要的是,营造有利于科研的社会大环境,遏制“快”的冲动,树立“慢”的标本。 科学研究如果能做到又好又快,当然值得推崇,但从实际情况看,这种情况是少之又少。我们倡导科学研究的“慢”,不是懈怠偷懒,也不是故意追求慢,速度不能成为目标,更要重视质量和高度。从长远看,科学研究会多一份求真务实、少一份浮躁肤浅,学术期刊也就多一些真知灼见,少一些垃圾论文,这种导向迫切需要尽快建立起来。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 [ 07-31]造假的教授能力其实不差
- [ 07-20]教授挟“学生前途”抗体制是绝对的自私
- [ 07-19]博导的“逆反”可以理解但嫌消极
- [ 07-17]论文作假撤销学位莫选择性执法
- [ 07-17]学位论文打假需明确何为“剽窃”
- [ 05-22]学者受骗,都是“论文代发”惹的祸?
- [ 05-15]毕业论文买卖成风怎就没人管?
- [ 05-11]“认稿不认本科生”扼杀学术创新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