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开始结婚生子,他们的父母也进入了老年。如何“二养四”(即两个独生子女赡养四个老人)?一份调查显示,74.1%的人表示生活工作压力大,照顾父母力不从心 。(中国青年报8月17日)
这份调查过于侧重讲困难讲外部压力,容易给人一种印象:如此困难,照顾不好4位老人也是应该的。
不可否认,不同城市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无法互通,自身的工作、生活压力太大,确实让很多年轻人在面对赡养老人的问题时,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但如果把赡养父母的责任,都指望通过社会提供综合性服务和国家完善养老医疗保障来实现,那是不是也是对自身责任的推卸和对亲情的放弃?
我们应该意识到,赡养父母不仅仅是种生活负担和付出,更是一种亲情上的回报和获得。如果仅仅把年老的父母视为自己生活和工作的负担,却没有意识到他们曾背负多大的压力,供给我们衣食无忧的生活;没有意识到,在和他们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人生阅历对我们有多大帮助;尤其是没有意识到,和父母的共同生活,带给我们的亲情享受和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那面对衰老的父母,自然会觉得力不从心 。
这确实是给社会保障体系提出的问题,但也同时是向年轻人提出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都太善于且很容易给自己找借口,找一些推卸责任的东西,就比如在面对赡养父母的这一问题上。但仔细想想,所有的压力,无非是让自己的生活质量更高一些,却忘记了,父母为了让子女有更高质量的生活,曾经放弃了一些什么。
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本身没错,人当然也有追求享受的权利。但在这个人人都强调自身权利的时代,谁来关心 一下我们应尽的义务呢?忽视义务造成的结果就是,面对外部社会时,放大他人的公德却缩小个人的私德,面对个人家庭生活时,强调家庭成员的付出却忽视自己应给予的回报。简而言之,一种自私的心理妨碍了我们正确看待赡养父母的问题,以致放大了其中需要自己付出的成本,却忽视了自己曾经或将要得到的回报。
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也不能给老人带来他们所需要的赡养。因为赡养并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是精神层面的。对为子女辛劳了一辈子的父母来说,他们或许缺的不是那一口饭、看一次病的钱,而恰恰是子女的一声问候、一次交流。被人惦记和受人需要的感觉,才是父母最需要的赡养,这对年轻人来说,需要的不是力,而是心,要的是真心给老人们的“孝心承诺”。
- 2010-07-27养老院里藏旅馆,且慢批评
- 2010-07-27养老院岂能成为小旅馆牟利的工具?
- 2010-07-16空账逾万亿,三途径解决中国人养老
- 2010-06-09尊老养老应有全国性统筹安排
- 2010-03-09养老改革:机关与事业单位应“齐头并进”
- 2010-03-05养老双轨制到并轨的时候了
- 2010-02-25从“抵房养老”探养老保险多元之路
- 2010-01-30“监狱养老”是一场社会福利性“杯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