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海淀区唐家岭村,一幢白色的7层高楼成为村中最豪华的建筑,这是村中兄弟四人连同母亲,5家人的宅基地合在一起建盖的,共有338个房间出租。距离唐家岭不远的肖家河社区有7个村,村民共盖了1.4万间房屋出租,住有外来人口近4万人……这些处于城乡结合部的村庄,环境杂乱,道路泥泞、交通拥堵、危楼林立,众多流动人口住着当地农民自建的简陋出租屋里,每天奔走在城市提供的临时性低端岗位之间。(见2010年1月28日《经济参考报》)看来,如何加强城乡结合部的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课题。
类似北京这种城乡结合部的乱象,在其他城市郊区同样存在。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北京有88.5%的流动人口居住在城乡接合部,上海郊区居住的流动人口也达到来沪外来人口总数的80%。在武汉、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这种情况同样存在。
流动人口所以会涌向城乡结合部,主要是因为他们收入低,在城市租房付不起昂贵的租金,这恰恰给城郊村民创造了商机,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现实问题:一个问题是,出现了大量违章建筑。按照我国现行土地政策,农民在自家宅基地兴建的住房,不能用于出租、转让等商业行为。但是巨大的经济利益,让城乡接合部地区的农民,纷纷在自家宅基地上加盖违章建筑。随着新增流动人口不断涌入,违建楼房的层数也在增高,从三层、四层直至七层、八层。另一个问题是,给当地公共服务带来巨大压力。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镇长刘景瑞说,镇里原来基础设施是按2万居民建设的,现在一下子涌进了20万人,电力不足,供水吃紧,下水不畅,环境被破坏,一旦大家同时看电视,用电负荷承担不了就会跳闸。上海市浦东新区沔北居民区的党总支部书记郑明昌也反映,村里的流动人口多了以后,夏天用水特别困难,虽然换了直径150厘米主送水管道,但水压不够还是供不上水。还有一个问题是,很容易形成现代“贫民窟”。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都出现了大量的“贫民窟”,主要原因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保障功能滞后,承载不了低收入人口的迅速集聚,同时因为他们处于流动状态,没有纳入公共服务范畴,进而带来较严重的治安和环境等问题。若城乡结合部管理再不引起足够的重视,“贫民窟”现象可能正在我国被复制。
- 2009-10-26城乡结合部,厦门能否“亮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