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拉伯之春”、美欧债务危机,到美国战略“东移”,再到朝鲜政权过渡,2011年的国际局势充斥着历史性和对抗性事件,改变着未来世界及地区的政治力量对比。就相关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多名中国前驻外大使及国际问题专家,请他们一一点评。

西亚北非局势动荡难止

1月14日,执政23年的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在民众示威浪潮中出逃,揭开“阿拉伯之春”的动荡序幕。2月11日,执政30年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下台;3月14日,巴林局势动荡,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应邀出兵巴林“维稳”;3月19日,北约开始空袭利比亚,最终促使卡扎菲政权倒台,卡扎菲被打死;11月23日,也门总统萨利赫签署交权协议;12月26日,阿盟球探体育比分:团进驻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前途未卜……

“阿拉伯国家动荡,内部多种矛盾激化是主因,国际金融危机以及美国的中东政策起了催化作用。动荡发生后,美欧大国插手干预又使事态扩大和激化。” 12月27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外交部原副部长刘古昌在解读《2011年国际形势总结报告》时向本报记者表示:“大动荡令阿拉伯世界开始进入大调整、大变革之中,他们开始寻求适合自己发展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新道路。”

中国前驻黎巴嫩、埃及大使,著名中东问题专家安惠侯指出,虽然陷入动荡的西亚北非国家正面临艰难的政治过渡,但本地区的政治生态和战略格局已发生了改变——伊斯兰势力明显上升,阿拉伯民族主义发展。他认为,本地区崛起的伊斯兰势力,即便是温和派,也不可能像被推翻的政府那样配合美国;而重新抬头的阿拉伯民族主义,将把矛头首先指向以色列,以色列的处境将更加孤立。与此同时,美欧等西方国家将继续竭力打压伊朗不断上升的影响力。

针对仍存在巨大变数的叙利亚局势,前驻阿联酋、约旦大使,中东问题专家刘宝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叙利亚局势如何变化,从内部讲取决于四大因素——其一,巴沙尔能否继续保持对执政党及军队的坚强领导?目前,叙利亚执政党阿拉伯社会复兴党党内并没有政要叛逃或辞职,40万武装力量中虽有少数官兵哗变,但总体还是听指挥的,这将是巴沙尔是否可以继续顶住西方压力的关键所在。其二,巴沙尔的改革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巴沙尔目前还有相当高的支持率,但如果经济状况持续恶化,反对者可能会变得更多。其三,反对派力量能增长到何种程度?是否有能力挑起内乱?如果反对派未能整合到一定程度,西方不会贸然出手“干预”。其四,巴沙尔是否有能力将叙利亚问题留在阿盟框架内解决?叙利亚与阿盟的合作程度考验双方智慧,阿盟应避免像利比亚问题那样再被西方尤其是北约所利用。

刘宝莱分析指出:“巴沙尔短期内应该不会下台。但由于上述四大要素仍在不断变化之中,巴沙尔到底能撑住多久,还有待球探体育比分:。”

安惠侯则提醒说,球探体育比分:叙利亚局势的走向,还应注意美欧干预的决心与实力。由于美欧经济持续下滑,主导力下降,美法等国2012年还将举行大选,加上刚刚经历了在利比亚的“惨胜”,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美欧不会贸然动手,仍将“以压促变”。


欧债危机拖累全球经济

3月7日,知名评级机构穆迪公司将希腊主权债务信用评级降至B1。随后,这场始于希腊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开始从欧元区外围国家向核心国家蔓延。斯洛伐克、爱尔兰、葡萄牙、希腊、意大利、西班牙6国政府相继因救助不力而倒台,法国债务危机的风险也在加大,遍及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严重冲击了世界经济。

对于同陷债务危机的欧盟多国,中国前驻法国大使、欧盟问题专家蔡方柏研究员指出:“欧债危机蔓延到目前的程度,是因为欧盟之前采取的救助举措大多治标不治本。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欧元区的制度缺陷,相关各国无法有效弥补政府预算赤字;政府负担的高福利政策以及财政制度难以统一,造成协调成本过高。如果欧元区内部不能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外力再大也救不了欧债危机。”

蔡方柏认为,眼下欧盟最为急迫的任务是加紧弥合分歧、强化救助机制、稳定金融市场、夯实银行体系、完善货币联盟的治理机制。12月27日,欧元区成员国领导人达成协议,承诺将现有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规模扩大到1万亿欧元,这是一个积极的举措。他认为:“欧元非但不会崩溃,经过结构调整后,其地位将进一步提升,欧盟一体化趋势相信不会逆转。”

此前,多家评级机构预测欧洲经济明年将陷入衰退,美国债务危机也将继续发酵。更早时的今年8月,标准普尔公司已将美国长期主权债务信用评级下调至“AA+”级,而且,因减赤谈判破裂,美国将自2013年起启动自动减赤机制,债务违约风险将长期存在。

对此,多名欧盟问题专家均向记者表示,美欧债务困境明年将产生三大影响。首先,美欧日将实行紧缩政策,影响自身增长,减少国际需求,结果将拖累全球经济。其次,美欧通过量化宽松、贸易投资保护等手段,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加剧国际矛盾与斗争。第三,有的西方国家采取特别手段转移矛盾,展示能力,并试图将利比亚战争作为新干涉主义模式加以推广,给世界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


美国“重返”搅乱亚太安全秩序

亚太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冲击着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力量架构。加之近年国内经济形势严峻,美国逐渐把强化亚太战略作为其国内经济复苏的关键和外交事务重心,高调宣扬21世纪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要“重返”亚太。

一年来,美国不断加深与亚太各盟国和准盟国的军事关系。年初,美国公布了在新加坡部署军舰的计划,马来西亚也首次加入美国主导的军事演习。9月14日至16日,美国与澳大利亚表示将进一步增加美澳日三国间的军事合作与协调,继续与韩国密切合作,加强与印度的战略关系。11月初,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菲律宾,旨在加强美菲军事合作,提升美国对南海事务的影响力。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在澳大利亚永久性驻军,落实“空海一体战”构想。而11月12日至13日,美国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1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更被视为美国“重返”亚洲、制衡中国的关键举措。

针对美国近来高调宣示将战略重心移向亚太、插手南海问题,并挑拨东盟国家与中国关系、强化与地区盟国军事合作机制,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刘古昌指出:“这是美国在其综合国力和主导能力下滑的背景下对亚洲崛起作出的被动式反应,其称霸亚太的战略不会顺利实施,目标难以实现。”

刘古昌认为,美国目标难以实现的原因有四。第一,美国国内问题缠身,无力大量投入力量,其出口倍增计划显示其对亚太国家主要是“取”而不是“予”。第二,美国从阿富汗、伊拉克完全脱身不易,欧债危机、中东乱局、俄罗斯复兴都对其形成了牵制。第三,中国对区域内国家的经济影响是美国所无法取代的,东盟国家也担心其主导地位会被美国取代。第四,中美利益交融,深度相互依存,美国不可能与中国全面对抗。

尽管如此,美国的“重返”举措却加剧了亚洲的格局之争,搅乱了亚太地区安全秩序。中国前驻越南大使、“南海问题”专家齐建国指出,由于美国高调插手,“南海问题”已变得更加复杂难解,中国的海洋权益受到更多挑战。对于外部势力破坏中国稳定的企图,我们必须高度警惕。


俄罗斯复兴势头不可小视

9月24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他支持普京明年再度角逐总统职位;俄现任总理普京则回应说,如他当选总统,梅德韦杰夫将出任总理。梅普不出意料地作出换岗执政的决断。12月4日,普京领导的统一俄罗斯党虽然遭遇重挫,但仍保有国家杜马第一大党地位。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就此表示:“梅普换岗,进一步强化了普京的主导地位,这为俄今后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俄罗斯复兴势头不可小视。”

刘古昌在点评《2011年国际形势总结报告》时也指出,杜马选举后反对派的抗议活动,对普京会有所影响,但无法阻止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他预计,普京重新主政后,政治上将继续推行强国战略,并适当放权,扩大民主,确保稳定;经济上将坚持以能源为重心,推进渐进式改革,逐步实现再工业化,同时吸取梅德韦杰夫现代化战略的合理成份,注重创新,俄罗斯的振兴进程势将加快;外交上,普京将经历过颜色革命的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重新拉回,启动了俄、白、哈关税同盟,将继续推动欧亚一体的进程。

冯玉军分析指出,近年来,俄罗斯一方面积极推动欧亚一体化,提出建立欧亚联盟的构想,奉行“我的地盘我做主”,以期将美国的影响力排除在独联体国家之外;另一方面,俄罗斯经过18年努力,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表明俄并没有放弃参与全球多边贸易、经济、安全合作。今年,俄罗斯加入东亚峰会,参与东盟伙伴关系,倡议亚太地区安全合作,彰显俄积极参与亚太竞争的战略取向。

刘古昌还表示,俄罗斯是安理会“五常”之一的政治大国,世界第一的资源大国,仅次于美国的军事强国,与美并列的核大国,是世界上除中、美以外唯一能够独立发挥作用的大国,如果谁小视或忽视俄罗斯的作用,将会犯下战略性错误。


金正日逝世金正恩平稳接班

12月17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朝鲜政府19日宣布成立以金正日之子、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金正恩为首的国家治丧委员会,并发表《告全体党员、人民军官兵和人民书》,呼吁全体党员、人民军官兵和人民“忠于尊敬的金正恩同志的领导”,团结一心。

金正日的突然逝世,会对2012年的东北亚局势带来什么影响?亚太问题专家、中国前驻马来西亚古晋总领事、张铁根研究员分析指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朝鲜已经实现了政权的平稳过渡。”

张铁根指出,早在去年9月的朝鲜劳动党党代会上,已对金正恩的接班问题及权力框构作出了基本安排。从最近几天的情况来看,金正恩已经全面开始领导工作,朝鲜媒体对金正恩在报道中也使用了“朝鲜革命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者”等语句,并号召人民团结在“以金正恩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委员会”周围。此外,从金正日的治丧工作安排来看,一切也进行得井井有条,并未出现什么问题。所有这些都表明,金正恩已经平稳接班。

由于朝鲜半岛局势密切关系到东北亚各方的利益,张铁根表示:“中国坚决支持朝鲜国内局势的稳定,坚持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中方也积极与相关各方保持密切沟通。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符合各方利益,目前看来,朝鲜半岛的局势是平稳的。” 本报记者 陈小茹

' />
核心提示

时值岁末,新春即至。全球各大媒体都忙不迭地盘点2011年的十大新闻,以冀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为读者奉上一份美餐,编辑记者们也好早早地准备过大年。但是,正如报人们所说,“不到最终截稿时,谁也无从知晓今天的头条是什么”。

即将过去的2011年,无疑是充满意外的一年,许多长期沉积的矛盾“连环爆发”,世界政治格局剧烈动荡,大国关系错综复杂。就在媒体已经列出今年大事记以后,在今年的最后一个月间,甚至最后几天内,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仍然层出不穷。

还有不到40小时,位于世界东方的中国就将告别2011年了。此时此刻,本网国际频道来初初盘点一下揭开2012年帷幕一角的国际大事,看看这些“末班车乘客”,如何在随之而来的一年中给大国、地区局势、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带来巨大、深刻的影响……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

新华网平壤12月19日电(记者张利 赵展)据朝中社19日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17日逝世。

12月19日,朝中社报道说,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17日逝世。这是2011年9月9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出席在平壤金日成体育场举行的庆祝建国63周年工农赤卫队阅兵式。新华社/朝中社

报道说,金正日由于患心脏和脑血管疾病,长期接受治疗。17日,金正日在视察的路上由于过度劳累,在专列上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并发严重心脏休克,经抢救无效于当地时间17日8时30分逝世。18日进行了病理解剖,确定了上述疾病诊断。

报道说,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内阁发表了《告全体党员、人民军官兵和人民书》。《告全体党员、人民军官兵和人民书》表示,金正日同志突然逝世,是“朝鲜党和革命的最大损失,朝鲜人民和整个民族的最大悲痛”。

《告全体党员、人民军官兵和人民书》说,朝鲜将在金正恩同志的领导下,化悲痛为力量和勇气,战胜目前的困难局面,全体党员、人民军官兵和人民要“忠于尊敬的金正恩同志的领导”,党和人民军队以及人民要一心团结。


《劳动新闻》社论表示朝鲜将继续走“先军”道路

新华网平壤12月24日电(记者张利 赵展)朝鲜《劳动新闻》24日发表社论说,朝鲜全体人民军官兵和人民要按照金正日的遗训,一心团结在金正恩的周围,继续走“先军”革命道路。

社论说,今年12月24日是金正日被拥戴为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20周年。20年间,他把加强自卫国防力量作为重中之重,为国防工业发展付出了所有力量。

社论号召全体人民军官兵和人民化悲痛为力量和勇气,实现金正日的建设强盛国家构想。

“先军政治”是由金正日于1995年1月提出并付诸实施的,总体上是对金日成主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先军政治”的思想就是将“军事第一”和“加强国防力量”作为国家第一要务,一切以军事工作为先,一切以军事工作为重。

金正恩五次吊唁金正日:一、二、三、四、五

朝鲜军民40公里长街冒雪送别金正日

朝鲜举行金正日追悼大会

朝鲜媒体披露金正日“最后一刻”

朝鲜按金正日遗愿发海鲜

现场直击:平壤市民悼念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

高清组图:独家实拍金正日逝世4天后的平壤

高清组图:金正恩率朝官员拜祭金正日

高清组图:金正日资料照片


俄罗斯近3万人集会抗议杜马选举舞弊

新华网莫斯科12月24日电(记者曹妍 魏良磊)俄罗斯警方24日说,约2.9万人当天在莫斯科市中心举行集会,抗议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选举舞弊。

12月10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俄罗斯人参加示威抗议活动。 新华社/路透

集会地点在市中心萨哈罗夫大街附近。集会者挥舞旗帜,呼喊口号,抗议国家杜马选举舞弊,并要求重新举行“诚实的选举”。

当天,圣彼得堡、车里雅宾斯克、托木斯克等城市也举行了类似的集会,其中圣彼得堡的集会抗议者约有1500人。

莫斯科市政府此前批准不超过5万人参加的集会。

奥巴马致电梅德韦杰夫讨论俄罗斯选举及示威问题

美国总统奥巴马16日致电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讨论了引起争议的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的问题以及随后发生的示威活动。

白宫当天发布声明称,奥巴马在通话中提出了有关这次选举过程中出现缺陷的报告,但他对梅德韦杰承诺对这些指控进行调查表示欢迎。

白宫表示,奥巴马总统还提到了俄罗斯各地举行的和平示威,并称赞俄罗斯政府机关为示威者提供宽松环境,允许他们和平、合法地进行示威。他指出,这种民间社会的意见表达与梅德韦杰夫总统过去四年一直追求的现代化的俄罗斯是一致的。


梅德韦杰夫发表国情咨文 提出全面改革国内政治体制

新华网莫斯科12月22日电(记者耿锐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22日向俄联邦议会两院发表年度国情咨文,就国内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模式、民主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等一系列问题阐述了观点。

梅德韦杰夫首先呼吁对国内政治体制进行全面改革,“需要给全体公民参加政治生活的合法机会”。他特别提及建立各地行政长官直选制度、简化政党注册手续、降低总统选举人门槛等问题。

梅德韦杰夫指出,俄罗斯已跻身世界六大经济体之列,依靠石油出口收入而增加本国储备基金对俄而言仍是“理性”的政策。他表示,俄罗斯目前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已经接近全球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居民存款则增长了大约80%。在克服危机过程中,俄罗斯政府对工业企业、建筑业、小型商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俄经济发展速度维持在每年4%左右,超过大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速度。

谈到民主制度建设时,梅德韦杰夫表示,人们使用各种合法方式表达意愿在俄罗斯受到法律保障,但试图以此挑起社会纠纷则是“无法容忍”的。他强调,俄罗斯不允许“挑拨者和极端分子将社会拉入其冒险行为中”,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国内事务”。

梅德韦杰夫还强调了俄政府加强反腐败斗争的决心。他说,俄国内“系统性”的反腐败斗争刚刚开始,未来还将持续进行下去。对于支出同收入明显不符的高级官员,应加强对他们的监督,即要求他们在购买不动产、汽车和证券时进行申报。

这是梅德韦杰夫就任总统以来第四次、也是任内最后一次发表国情咨文。

俄罗斯:示威为常态 难成大气候

俄万人集会要求普京下台:"我们厌倦了,快离开!"

各方紧盯俄圣诞大示威

解析俄罗斯国情咨文:谈成就 求稳定

俄媒:俄总统建议全面改革政治体系


美无人机遭遇“阿喀琉斯之踵”

12月5日,伊朗军方在伊朗东部境内毗邻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界的地区“俘获”了美军的“坎大哈野兽”——RQ-170“哨兵”无人机。至今,围绕无人机的归还依旧是美伊吸引世界眼球的焦点。

12月8日,伊朗军方通过国内电视台播出了伊朗防空部队声称在伊东部边境地区击落的一架RQ-170美国无人侦察机的画面。美国五角大楼当天称,美国的专家正在对伊朗电视台播出的画面进行分析。

事实上美国已经在全球诸多军事基地部署了无人机,意在下一个十年打造出其想象的未来战争。然而这次,一直被外界视为“金钟罩”的无人机,似乎遭遇了“阿喀琉斯之踵”的尴尬。

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无人机被“诱拐”似乎已经不是什么偶发事件,据伊朗官方英文日报《德黑兰时报》报道,伊朗已经掌握了“4架以色列无人机和3架美国无人机”。如果这一消息属实,意在未来战争的无人机技术将不得不在军事用途上做重新考量。


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举行军演 将测试多种新武器

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24日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石油部长会议,会议上讨论的一个话题是如何在霍尔木兹海峡受到封锁的情况下,寻找替代性的石油运输通道。

就在会议召开的同时,伊朗海军从24日起开始举行为期10天、代号为“守卫90”的海上军演,而军演地点就在霍尔木兹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的重要意义在于全球石油贸易总量的近40%从此经过,而伊朗是对霍尔木兹海峡具有主导控制力的国家。

伊朗海军司令萨亚里在军演开始当天表示,此次军演所涉区域从霍尔木兹海峡起,向东覆盖阿曼湾,直至亚丁湾和印度洋北部公海,区域长达2000多公里。

伊朗军方表示,这次军演是对伊朗军事现代化的集中检验,将在军演中测试多种国产导弹和鱼雷,而伊第一艘大型驱逐舰“贾马兰”号、国产舰艇“塔里克”号和“卡迪尔”号以及多款无人机都将参与演习。

分析称伊朗举行大规模军演剑指西方经济制裁(图)

伊朗与西方关系持续紧绷 一边搞军演一边搞外交

国际球探体育比分::伊朗军演是以"王牌"对付西方"软肋"

美军高官声称“随时开战” 伊朗军演显示“决不惧战”

外媒:美国对伊朗动武为期不远?


伊拉克首都连环爆炸袭击已致72死217伤

据外电报道,22日发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连环爆炸截止至目前已造成72人死亡。

伊拉克警方和安全部队称,巴格达市内当天共发生了10余起爆炸,其中大多数都是针对什叶派居民区的袭击,总共有217人受伤。

报道指,此次连环爆炸案发生在美军撤离伊拉克,伊最高司法机构对逊尼派高级领导人、伊拉克副总统哈希米签署逮捕令之后。据称,近日,什叶派和逊尼派的矛盾不断加剧,巴格达政府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伊拉克总理马利基22日说,巴格达连环爆炸袭击案背后存在“政治动机”。而一名美国高官则表示,美国方面的初步评估认为,袭击可能是“基地”组织所为。美国政府表示,美国作为伊拉克的战略伙伴和亲密朋友,将与伊拉克站在一起。任何企图破坏伊拉克和平稳定进程的行动都将失败。


首都血腥爆炸 副总统被通缉 美军撤离后的伊拉克政局何去何从

新华网巴格达12月22日电(记者张宁 王宏彬)22日发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连环爆炸,涉及全市10多个城区,目前已至少造成60人死亡,近200人受伤。

持续近9年的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人们对该国安全形势的走向十分关切。

充满血腥的数据,是对这种关切的一次残酷的回应。

22日的袭击遍及全城,已经查明的有4起汽车炸弹袭击,路边炸弹和火箭弹袭击相加超过10起。内政部官员认为,在如此接近的时间点,动用如此多的爆炸物和武器,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准备。由此可以判断,袭击者早有安排,一直在等待时机。

这是什么样的“时机”?近期伊拉克政坛发生的震荡给出了答案。

本月19日,国家最高司法机构最高法律委员会以涉嫌恐怖活动为由,向属于逊尼派阵营的副总统哈希米发出逮捕令,哈希米否认指控。作为回应,逊尼派议员和内阁部长在议会和政府开展抗议活动。马利基21日号召各派政治力量开会协商解决争端,逊尼派阵营予以拒绝。

美国副总统呼吁伊拉克各派对话 避免政治危机

驻伊美军撤离伊朗欢呼 将与伊拉克加强军事联系

什叶、逊尼两大教派矛盾激化 伊拉克或重新滑向内战

外媒:反思“愚蠢”的伊拉克战争

外媒:教派之争将使伊拉克分崩离析


叙利亚首都连发两起汽车爆炸事件 近200人死伤

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23日发生两起针对该国安全和情报机构的汽车爆炸事件,目前已造成40人死亡,150多人受伤。这是自今年三月叙利亚爆发反政府抗议活动以来,大马士革首次发生如此大规模的爆炸袭击。

据美联社报道,大马士革Kfar Sousa地区当天上午几分钟内接连发生两起汽车爆炸,地点位于叙利亚国家安全部门大楼和国家情报部门大楼附近。爆炸发生后,当地民众还听到了数声枪响。

法新社援引叙利亚外交部发言人提供的数据称,爆炸已导致40人死亡,150多人受伤。叙通社援引一名军方官员的话说,爆炸现场发现了两辆汽车残骸和大量碎片。他同时表示,全部40名遇难者中除几名士兵外,大部分是平民百姓。


叙利亚局势向何处去

当下,总统巴沙尔政权正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民众对政府不满,要求改善民生,扩大民主,重组政权。全国各地民众游行示威不断,穆斯林兄弟会等推波助澜,反对派借机发难。

二是,西方国家执意要推翻叙政权,在争取安理会通过制裁决议失败后,继续对叙进行多方制裁,并大力支持叙反对派相互联合、自我武装。

三是,以阿盟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海合会成员国,力促叙加大、加快政治改革进程。除中止叙利亚阿盟成员国资格外,阿盟在西方的压力下,加大了对叙利亚的经济制裁。最近,叙利亚已同阿盟达成协议,同意后者派球探体育比分:团赴叙实地考察。

不过,尽管挑战重重,叙执政当局尚能控制局势,还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首先,叙执政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组织严密,领导班子团结一致。时至今日,无一位党政要员叛逃或辞职。这与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相比,强多了。

其次,军队忠于巴沙尔。叙现有中东较为强大的海陆空三军和保安、警察体系,约40余万之众。其中虽有少数哗变,但总体稳定,听从叙当局指挥、调动,镇压“叛乱、不法分子”。

第三,叙政府大力进行改革,实行了修改宪法、取消紧急状态法、实行多党制、同意与反对派对话、全民投票选举、改善民生等举措,使广大民众与政府的矛盾有所缓解,支持政府者和反对派均上街游行及民众参加投票就是证明。

第四,就地缘政治而言,除土耳其、约旦外,伊朗、伊拉克、黎巴嫩等邻国,均支持巴沙尔政权,以色列也不希望巴沙尔下台。阿盟也顾及阿拉伯民族情绪和在利比亚问题上的失误,希望叙问题在阿盟范围内解决,避免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致使“利比亚模式”重演。在国际上,俄罗斯挺叙,并采取“小骂大帮忙”的做法,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方案,以图保住巴沙尔政权。

第五,当前该地区阿拉伯伊斯兰势力增强,正在一些国家掌权;政权已更迭的埃及、利比亚、也门政局持续动乱,难以按美国意图,实现平稳过渡。西方国家并不乐见这种后果。

分析人士认为,与其让叙激进的伊斯兰势力上台,不如维持现状,实行改革。在此情况下,通过叙议会选举,实现平稳过渡,不排除执政党与反对派联合执政的可能,从而使叙当局渡过难关。

爆炸事件加重叙利亚民众反美情绪

制裁致叙利亚石油减产三成

综述:叙利亚爆炸袭击引发多方关注

叙利亚:记者见证霍姆斯激战 下午三时准时开打

美国再次要求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下台

叙利亚实战演习“秀肌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