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变革国家政治发展存误区 成活生生教科书
www.fjnet.cn?2013-05-16 10:57? 田文林?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阿拉伯剧变是中东近几十年来政治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东曾掀起风起云涌般的民族解放运动;70年代末,中东又出现伊斯兰复兴运动潮。这次中东剧变发生后,西方媒体将其冠以“阿拉伯之春”,显然将其“定性”为中东政治民主化浪潮。然而,两年多过去,这些转型国家非但没有变得更好,反而比过去更加糟糕,民众情绪由希望变成失望乃至绝望。“阿拉伯之春”变成“阿拉伯之秋”乃至“阿拉伯之冬”。 中东剧变前,部分阿拉伯国家存在国内积弊,加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已经到了“统治者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人民群众也无法照旧生活下去”的地步,爆发民众革命有其必然性。因此,突尼斯一个小贩的自杀,竟能星火燎原,在整个阿拉伯世界掀起巨大政治动荡。 但是,问题在于,这些阿拉伯国家面临的是一种结构性难题:统治阶层背离人民、经济依附性发展、外交唯美国是从等等。解决这些难题本身就是漫长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更重要的是,政治发展历来是破易立难,打翻旧秩序并不意味着能建立新秩序。而当前的阿拉伯国家只具备打破旧秩序的条件,却缺乏建立新秩序的先进领导力量。埃及等阿拉伯国家由于长期奉行高压统治,国内基本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反对派,更不要说社会主义性质的左翼政党,唯有穆斯林兄弟会凭借宗教外衣得以延续生存下来。因此,这些国家在“后革命时代”的政治转型,从一开始就面临两难悖论:走民主化道路,最终胜出的是组织性强、意识形态明晰的穆斯林兄弟会,导致民主化变成伊斯兰化;重返军人专制道路,又会让与穆巴拉克政权乃至美国藕断丝连的军队高官获益,而不太可能再次出现纳赛尔式的英雄人物。 阿拉伯变革国家的政治发展方向也存在巨大误区。中东转型国家普遍将“民主化”视为纾缓困境的不二法门。殊不知,民主只是遴选领导和政治运行的机制之一。“一人一票”的西式民主,看似公平公正,但竞选最终都是金钱和权力的比拼,胜出者必然都是有权有势者或社会名流,而不可能有真正代表底层利益的劳动者阶层。指望通过民主手段纾缓国内诸多难题,实际是用简单手段解决复杂问题,最终难免缘木求鱼,南辕北辙。与此同时,在缺乏足够的物质基础和成熟政治文化的情况下,民主化只会导致党派竞争加剧,政府权威性丧失的“坏民主”。民主化使这些阿拉伯国家既没有享受到“人民当家做主”的好处,同时还丧失了威权政体政治稳定的好处。 国际力量对比也不利于中东剧变向进步方向发展。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在国际权力体系中长期独大。近些年,西方国家整体影响力有所下降,但在中东地区,美国等西方国家仍是最大外部势力。纵观西方国家的中东政策,无论过去的英、法,还是现在的美国,共同点就是防止中东出现挑战西方秩序的地区性大国,削弱、打压该地区任何旨在谋求独立自主的政治运动。面对中东剧变可能引发第三次阿拉伯民族复兴浪潮的前景,西方国家故伎重演,想方设法将变革洪流朝向依附的方向引导:对沙特、阿联酋出兵巴林默不作声;对埃及等转型国家,则以贷款为诱饵,迫使他们接受苛刻的新自由主义药方;在利比亚、叙利亚等反西方国家,则公开鼓动政权更替。在这种明显得不偿失的政治变革中,普通百姓成为最大受害者。 阿拉伯国家的政治悲喜剧是一部活生生的政治教科书。它昭示我们,政治变革是个复杂过程,一蹴而就的政治变革根本不存在。同时,稳定与改革发展是一组辩证关系:没有稳定,改革与发展无从谈起;没有改革与发展,稳定最终也成为镜花水月。(田文林 作者单位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11]日本东京都知事就不当言论向土耳其大使道歉
- [ 05-09]美专家欲为“阿拉伯之春”更名 或难掩美式偏见
- [ 05-05]迪拜空姐是怎样炼成的
- [ 05-01]安倍在俄罗斯推销日本食品称营养高热量低
- [ 04-29]长沙外籍男子猥亵女子续:系沙特国籍 已被批捕
- [ 04-18]阿联酋称已破除阿拉伯基地分子袭击计划
- [ 04-16]美媒称爆炸案嫌疑犯为20岁沙特人 已被警方控制
- [ 04-08]美国务卿:将重启阿拉伯和平计划缓解巴以冲突